日前,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李高就低碳发展意义、目前中国降碳现状和实现难度等问题进行了阐释。李高表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大量排放 二氧化碳,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根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统计数据,1971年全球能源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39.46亿吨,2018年达到335.13亿吨。
近年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的趋势已经放缓,但还没有达到峰值。人类活动,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以及毁林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大气中气溶胶浓度的变化、土地利用和陆面覆盖的变化等,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
他认为,从全球层面来看,坚持低碳发展是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的内在要求,是扭转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失衡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治理的重中之重。
气候变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和成本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安全受到影响,健康和公共卫生风险加大。同时,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海岸侵蚀、咸潮入侵和土壤盐渍化,台风-风暴增水叠加导致的高海平面对沿海城市发展造成严重威胁。此外,气候变化的直接风险可能与其他风险相互叠加、放大,形成影响更为严重的系统性风险。
他表示,我国仍将面临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转型发展带来的能源刚性需求。同时,我国亟须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弥补民生领域短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随之而来的能源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性改变,能源消费总量仍处于增长趋势,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短期内难以大幅下降。
此外,全社会低碳发展意识尚待加强。部分地方片面追求GDP增长,以GDP为引领的陈旧发展观念需要根本改变。社会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亟待提高,需要激发自下而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
废橡胶的处理是当今人们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再生橡胶是妥善处理废旧橡胶的主要方式。它一方面可以代替橡胶,缓解了天然橡胶的严重匮乏;另一方面使废旧橡胶实现了回收再利用,解决了废旧橡胶污染环境的问题。传统的废橡胶再生方式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污染环境,我国在不断推进再生橡胶行业向绿色、环保、低碳转型。
2021年3月中旬,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有关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化学原料药等6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发改环资规〔2020〕1983号),其中包括《再生橡胶行业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再生橡胶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从提高再生橡胶行业集约化生产水平,提高我国废橡胶利用比例,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出发,规定了粉碎、脱硫、再生橡胶综合能耗、废橡胶回收利用率、硫化氢含量和非甲烷总烃含量等指标的分级基准值。该评价指标体系将指导相关行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落实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的全过程控制理念,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有效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