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橡胶新闻

闭门会议:动态收储能否破解十年抛储困局?

来源:​人民财讯2025-04-02 16:5018

4月2日电上海某会议中心门前,安保人员仔细核对着印有“定向邀请”字样的参会证件。上午9时中国天然橡胶协会在此召开商业收储机制建设闭门会议,会场内摆放的议题文件封面仅标注“供应链安全与收储模式创新”字样。

这场引发期货市场异动的会议源于昨日深夜在业内流传的《关于召开天然橡胶商业收储机制建设座谈会的函》,会议旨在落实国家物资储备体系改革要求,探索建立“动态调节、多方协同”的新型收储机制。尽管官方尚未披露参会企业名单,但知情人士透露,包括中化国际、海南橡胶等产业链头部企业,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等智库机构代表出席。

“会议现场戒备森严,手机信号被屏蔽。”一位不愿具名的参会人士透露,讨论焦点集中在收储规模与企业产能挂钩机制、收储胶质量分级标准等实操层面。值得关注的是,会场外聚集了多家期货公司分析师,试图从参会者神色中捕捉政策风向。

十年抛储困局倒逼改革
此次闭门会议的背景,与国内橡胶储备体系面临的现实压力密切相关。历史数据显示,2009-2015年四次国储收储累计58.62万吨,但截至2024年底,国储库存中仍有超40万吨橡胶面临老化失效风险。2024年9月以来,国储局连续七批次抛储,单次最高抛储量达8万吨,导致现货市场出现“政策胶”与“市场胶”价格倒挂现象。

“十年前收储的橡胶现在已严重氧化,胶味都变淡了。”青岛某轮胎企业采购总监指着仓库里发白的胶块感叹。该企业去年被迫以低于市场价15%的价格收购国储老胶,直接导致生产成本增加2.3亿元。

市场博弈下的政策突围
尽管会议细节尚未公开,但资本市场已作出剧烈反应。今日早盘海南橡胶股价一度拉升7.2%,但沪胶主力合约仅微涨0.3%,呈现典型的“预期差”走势。量化交易机构人士分析,这反映市场对政策实效的分歧——部分资金押注收储可能重启,但更多投资者担忧“高价收储旧胶”的历史重演。

“新机制必须解决两大痛点:收储定价如何兼顾农民利益与企业承受力,以及如何建立透明化的质量追溯体系。”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技术专家王振宇指出。其团队最新调研显示,东南亚主产国正加速淘汰20年以上胶树,2025年全球天然橡胶原料供应缺口或将扩大至18万吨。

产业转型倒计时
云南农垦集团正在勐捧农场测试新型割胶机器人,该设备通过AI算法可将单株采胶效率提升40%,但每台80万元的购置成本让中小胶农望而却步。“如果收储政策能配套技术升级补贴,将极大缓解行业阵痛。”勐捧农场场长李志刚说。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3月天然橡胶进口量同比激增27%,其中来自泰国的混合胶占比达63%。这为即将到来的收储政策提供了更多操作空间,但也加剧了市场对“去库存”与“稳价格”双重目标的平衡难度。


打赏

上一篇:马来西亚2025年3月橡胶生产津贴尚未启动

下一篇:中国天然橡胶进口格局生变 部分产地增幅突出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资讯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
  • 账号登录

其他方式登录